購物車 0

端午節送禮

端午節別只是爭南北粽誰好吃了,到底端午如何演變至今的習俗,端午節又要送什麼禮呢?

端午節又稱五日節或是五月節,是東亞國家共有的一個習俗節日,韓國跟日本也大都在五月的前後有不同的慶祝習俗;由於日本過的五月節是國曆,過去台灣在日治時期則曾因為日本過的並非農曆而調整了過端午的日子;如今過得則都是農曆的端午五月初五。

五月節來由主要跟氣候風土的推進有關,古時到了農曆五月即將進入仲夏之際,節氣較穩定,但多瘟疫、害蟲、疾病,端午節又稱惡日,這時候就是袪邪避瘟、除蟲去疫的日子。

這也是為什麼端午節到來會出現一些使用特殊植物製作的產品,類似艾草、菖蒲、香茅、榕枝等門前裝飾或製作香包;主要都是為了驅邪除瘟、除蚊蟲等的意思。

但粽子這個在端午頻繁出現的熱門禮品,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跟屈原有關?

大部分的傳說是楚國詩人屈原投江,為了紀念他,將粽子投祭江中,讓他的身軀免受江中的生物啃食。而賽龍舟的來源也為了打撈屈原的屍體,以鼓聲嚇走吃屈原遺體的魚,這類粽子出現在端午節的傳說是難求證。不過粽子最早出現的時間,在『細說端午』一書提到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紀即有紀錄以菰蘆葉包黍,一種雜糧成角狀的食物,可以推測即是粽子。《本草綱目》便紀錄:「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桐葉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過去大概也是差在用雜糧、米、葉的差別,似乎已有個形式,總之就是有菱有角的形狀!

說文解字一下...
糉:跟粽子的“粽”同音,是一個粽子的另一種名稱。角黍也是粽子的意思。
於是可以看到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紀就有粽子這類食物出現可以說是有根據的。另早有記載的端午紀錄當中,『細說端午』一書也提到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羣臣”,百索粽是賞賜臣子的食品,還有臣子因而寫詩對此感激涕零,在唐朝便以餽贈的方式贈送粽子。
台灣《葛瑪蘭廳志》黃淑均云:「端午日,做角黍相遺送」
 陳培桂《淡水聽志》云:「先期以竹葉裹糯米,曰:糉,投遺所親,曰:送節」

不知什麼時候民間習俗將包好的粽子成串綑綁成的「串粽」,用於祭祀時象徵避邪,所以看來又是避邪的需求而出現在端午了!不過祭祀用串粽,若是送禮似乎就不太一樣了,餽贈他人粽子時,送禮者需將「串粽」解開,成為一顆顆的「散粽」,由於一整串粽子多用於端午祭祀神佛、祭江時丟入水中祭拜好兄弟,因此送人一整串的粽子反而是失禮的表現。

104812715_299347311452762_4969512457549426909_n.jpg
贈送粽子時要把繩子剪開變成散粽


只是除了送粽子,還有別的可送嗎?

古文記載送五彩線,王禮《台灣縣志》:「五月五日,各家懸菖蒲艾草於門,製角黍,以五彩線繫童子手中」據說因應端午節的意涵,五彩線也有除瘟疫驅魔的意思。

傳統習俗送粽子或香包,如今香包不如一些實質功能的驅蚊防蟲產品,已較少見作為禮物來贈送。

端午划龍舟、吃粽子,還喝雄黃酒吃綠豆糕及鹹鴨蛋。因為端午過後暑夏即至,炎夏容易帶來瘟疫,雄黃酒、綠豆糕和鹹鴨蛋都是涼性食物,驅瘟解毒,去痧消暑功效,祖先們也認為只要吃下這些食物,就能免除褥夏疾病。

以此類推,端午送禮主要在祛除夏日瘟疫暑氣,這樣子的送禮方向還算明確清晰,如果贈送一些食物糕餅相關的物件,就可以選擇涼性的食物,像是瓜類、綠豆、西瓜、橙橘類和檸檬與其製成的食品等。


端午送禮注意事項|

  • 若以粽子送禮不可使用串粽,要剪開繩子分成散粽作為贈禮。
  • 端午送禮目的是祛除夏日瘟疫暑氣,選擇涼性的食品與防蟲去暑氣的產品都是不錯的選擇。

2021端午節|2021.6.14 (ㄧ)

國家公園推薦贈禮|

南洋皇后鳳梨夾心餅.jpg
南洋皇后餅

null
綠豆沙紳士糕